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|手机浏览

南阳诗轩建材有限公司

瓷砖,南阳瓷砖,ICC瓷砖,南阳ICC瓷砖

新闻分类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徐经理
  • 电话:0377-63327778
友情链接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“趋势达人的脚步要永不停歇”
新闻中心
“趋势达人的脚步要永不停歇”
发布时间:2019-07-11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18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 【南阳ICC瓷砖官方网站】

每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归来,汉贝托都会举办一场国际瓷砖趋势发布会。这让在Interceramic公司(北美ICC)效力了32年、
ICC近几年打造出来的明星老板,成功贴上了“瓷砖趋势达人”的标签。而他,却始终在获取趋势的路途上奋斗着。

这位说着“神明创造,凡人复制”、有着丰富的肢体语言、脸上总挂着微笑的美籍墨西哥人,从未抱怨过大大小小的展会总把日程挤得满满当当,他以略带惊讶的表情告诉记者,粗略估计, 10年来的飞行里程累积达300万公里。有趣的是,飞机上的人都认识他,偶尔坐一次经济舱,空姐都会主动为他提供头等舱的待遇。他说,自己必须飞很多地方,并且来回多次。因为永不停歇地研究,是他成为趋势达人的基本工作。

当中国陶瓷行业的趋势意识被唤起的同时,他洞悉到国人关于趋势有着诸多误解,导致获知趋势的陶企,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好结果。于是乎,他尝试从看展到产品落地,甚至对大板、水磨石的重新解读,去还原汉贝托眼中的“趋势正道”。

0 ICC瓷砖总经理汉贝托.png

“趋势达人的脚步要永不停歇”

陶城报: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赴约博洛尼亚,那么“瓷砖趋势达人”是如何看展的?

汉贝托:你知道吗?成为趋势达人需要做很多工作,也是一个不能停下脚步的过程。不论是意大利还是西班牙的展会或其他趋势考察之旅,为了准确地抓住整个行业正在展示什么趋势,我需要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展会上,但这远远不够。因为不仅展会上看到很多新产品,我还会去了解不同品牌、产品背后的信息,甚至要去设计工作室,就展会上推出的产品,询问设计师各种问题。

以博洛尼亚展为例,展会一般为期五天,我五天都在观展路上奔走。每次我都有行程计划,按照计划去看不同的产品、会面不同的人,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太辛苦了,但这是我必须做的事情。

陶城报:听上去工作量非常大,素闻您带着一支监测国际风向的专业团队?

汉贝托:我们的工作量很大,还要拍很多照片,靠一个人去完成是不可能的。所以,我们会派出一个团队,20—30人左右,一起观展,每个人都会做出他的贡献。市场部会在展会上关注色彩、图案、产品展示方式等等。产品开发部会更多去关注风格、设计和质面。还有采购部,他们大多和供应商会面,比如原材料供应商、设备供应商,从另一侧面看技术的新进步。我们还派出自己的设计人员,他们会花更多的精力与设计工作室的设计师们交流。最后,大家在各方面获取的信息经过整合后,都会交到我手上,由我对所有的报告做总结。

陶城报:除了“有备而行”,在展会之外您如何对趋势进行长期捕捉?

汉贝托:不局限于博洛尼亚展,这个过程是持续的,因此不容易完成。它开始于每年年初的瓦伦西亚展,还会去米兰设计周等设计展会,对比地观察产品和趋势是如何变化的。假如我没有亲自参加某个展会,我依旧会收到它们的报告和图片。

以上只是第一步,所有的一切还要经过不断地研究。我认为,获取到的所有信息都需要评估、深入分析。还需要走访意大利当地的品牌展厅、在网上检索各大品牌的信息等,我不能只盯着ICC,我也要去看看别的品牌在做什么,要去发现周围正在发生着什么。我所做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持续地做研究,尤其是意大利等处于设计前沿的国度。

质量大于数量,建店的前提是确保现有的经销商保持足够的竞争力,能成为当地最好的品牌。

陶城报:在获知趋势后,您会如何落地应用?

汉贝托:我常和我的团队说,陶瓷生意讲求速度和准确性,执行的速度不仅要快,还要做得对、做得好。我认为,成功的关键在于清楚市场正在如何变化,并首先攻占市场。就像怎样更好地预测消费者未来三年可能喜欢的产品,然后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早地生产这些产品,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获得巨大的优势。今年10月份,我告诉你2019年将要流行的趋势,让你看得到、摸得着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只发布信息有可能是空洞的,除非你用行动证明。我们要做的是,当人们在展会上了解到趋势,还在讨论趋势的时候,就发现代表趋势的产品已经在ICC。正如201710月,我们发布2018国际瓷砖趋势的时候,在ICC位于中国陶瓷总部的展厅内,你已经能看到这些趋势新品推出,并在全新的空间内应用。今年、明年,甚至之后好几年,我都会这样做。现在的问题是,很多人在获取趋势后马上采取行动,但他们却没有获得好的结果。

陶城报:您认为问题出在哪里?如何正确运用好趋势?

汉贝托:在趋势的演讲中,一方面我讲了产品的流行趋势,另一方面,我还讲了一些跟产品无关的东西。因为如何把这些趋势体现到空间中的知识同样重要,恰当使用所有元素才能让空间鲜活起来。我发现现在还有很多中国大陶企的终端展厅,没有在设计、铺贴细节上用心。短期看确实更省成本、更省时间,但展厅看起来效果很糟糕。虽然重视细节的成本更高,但品质更持久。试想,日复一日,你一开始做得很廉价,后面也不去改变,要付出的代价其实更大。我认为我们的不同之处,在于对产品应用、空间设计和专卖店建设的研究和投入以质量为先,让其物有所值,做到timeless

陶城报:您为ICC建店设下了哪些门槛?

汉贝托:我们的建店门槛很高,必须设在当地的主流市场,有好的位置和有一定的店面面积。毫无疑问,受到中国经济的影响,我们在过去两三年的开店速度要慢一点,但在招商比较低迷的情况下,ICC去年的开发速度,已经非常不错。我们有一个“质量大于数量”的建店原则,签下更多高质量的经销商是个好消息,前提是我们首先确保现有的经销商保持足够的竞争力,让ICC能成为当地最好的品牌。我们不希望盲目增加数量但良莠不齐,相反,我会花更多的精力去维护现有的专卖店。拥有最优秀的经销商和最优秀的店面,这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。

更有趣的一点是,今年有非常多经销商要求做终端门店的开业活动,有30-40场。一方面是网点数量的增加,另一方面是经销商的持续发展,店面需要升级,从小店变大店。粗略看有三个类型:有一种是新客户开新店;有些是做了几年的老经销商扩张店面,这个月我参加的几场开业活动都是从原来300㎡扩大了一倍大小;另外的则是在当地市场增加店面数量,在同一个市场拥有更多专卖店布局。我们愉快地看到,无论是新老经销商,都在往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在发展。

“当下,ICC对超大规格瓷砖不感兴趣,水磨石的定位就像衣橱里的配饰”

陶城报:您曾预言大规格瓷砖将流行,“SMART体系”中也有关于大规格的描述,ICC的瓷砖目标是做到多大的规格?

汉贝托:从2013年开始,ICC瓷砖就已经开始生产大规格,但是至于说目标做到多大,那是取决于你要占领哪个市场。600×1200(mm)已经是大规格瓷砖了,900×1800(mm)以上就是大板了。我们有很多元化的大规格产品。从市场反馈信息中,考虑到目前中国市场的运输、铺贴服务,其实900×1800(mm)以下的规格是最好操作的,施工方便而且适用更多不同类型空间,接下来我们还会推出另一批750x1500(mm)产品,在行业之间拉开大规格的产品差异化。

陶城报:去年的博洛尼亚展让水磨石火了一把,虽然很多国内厂家在做,却没有持续、大面积地流行起来,您如何看待这种品类?

汉贝托:水磨石是一类时尚的产品,拥有一定的生命周期。它不同于仿石、仿木这些经典的、总是会看到的风格,但有时候我们需要时尚的产品在空间内做搭配。对待水磨石这种时尚、快速流行的产品,你要做的是快并且正确的投放。当捕捉到一种趋势时,我们就要采取行动抓住这股趋势。ICC从2015年开始推出水磨石产品,它肯定不是最走量的,定位是补充性的产品,是一种风格和局部空间的补充。2017年我们推出了不同规格、不同风格、不同质面的升级,把它的开发做到极致,目前在ICC的销量还可以。水磨石作为ICC产品体系中的一个元素,就像衣橱里的配饰,我敢打赌,在时尚人士的衣橱里,肯定也有很多适合穿去约会、派对等不同场合的衣服和饰品。

我们要用创新去诠释趋势,而不是跟风自己在博洛尼亚展上看到的产品

陶城报:您为何乐意与国内陶企分享趋势?

汉贝托:我们已经连续四年做国际瓷砖趋势发布了,很受欢迎,不管是行业内的领军人物还是媒体,他们的反馈都很不错。我们跟行业分享所有东西,包括所有细节。发布趋势不是ICC的责任,ICC其实在扮演示范者的角色。趋势发布会不光对ICC有好处,实际上ICC的牵头也唤起了整个行业的趋势意识,对我们共同面临的来自印度、西班牙的竞争,提升中国市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。

前段时间参加陶博会和潭州展,我发现参展企业展出的产品越来越符合流行趋势,产品的颜色、设计都有进步,那么就是好事,我认为自己在做着对行业好的一件事。

也曾有人问我,你为什么不害怕和行业分享这些趋势?我觉得迟早中国人都会知道这些趋势。所以我需要在竞争中做得比他们快,大家都在做、大家都在关注的时候,我们要做得更好、更快,没有什么事需要担忧的。未来,我们还继续整合西班牙、意大利等国家的趋势,以便让中国的行业了解到更新的国际趋势。

陶城报:近两年,“主动获知趋势”的意识慢慢在中国觉醒,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?

汉贝托:这是好的。说明大家更加关注趋势了,中国陶企也尝试着去生产更好的产品。其实我们应该去树立自己的风格,而不是每个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。我说过白色大理石是个趋势,中国的一些品牌立即就生产了白色的大理石,比如卡拉卡塔,现在100%的公司都有生产这种产品,但不同的是,我会一直思考要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产品。

我总是很谨慎地选择产品,因为大多数竞争对手都会选择跟风自己在博洛尼亚展上看到的产品,这不是一件好事,我们要做的是用创新去诠释趋势,而不是抄袭看到的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