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利好似乎成了酒业关键热词,抱团发展也成了业内共识,前有川黔白酒频繁互访,后有“茅五泸郎”联手“情系东北”。这一系列动作似乎在告诉我们:固守内耗终将止步不前,共生共享才能发展。
但不少业内人士却认为,贵州白酒“抱团发展”很难实现,原因是企业因自身发展需要,很难真正达成握手言和。同时,在市场经济主导下,特别是面对一些“兵家必争”的优势市场,企业竞争不可避免。
那贵州白酒抱团发展究竟是看不清现实,还是意味着优化竞争生态?
近日,记者走访省经信委、遵义酒业协会、茅台、国台等相关政府部门、协会、企业,揭晓答案。
产业利好打基础
白酒是国家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、贵州的支柱产业,回顾过去不难发现,贵州白酒行业经历的几次周期性波动,大多与国家政经环境变化和产业政策导向有着直接的正向关联性。
解读“十三五”规划和十九大报告,国家对白酒产业走向已有明确路标,那就是:规避系统性经营风险;积极拥抱互联网,实现白酒+互联网式转型;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调整产业结构,淘汰落后产能,化解过剩产能,净化市场环境;大力培育新动能,强化科技创新,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,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;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,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,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,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。
来源:南阳建材网